北京寫字樓市場加速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08日分享到:
近年來,數字經濟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也在推動就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對于商業地產市場,數字經濟并非新入局者,其核心部分科技/新媒體/通訊(TMT)產業早已成為商業地產需求的支柱行業之一。隨著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突破,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日趨融合,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變革日益深遠,其涵蓋范圍不斷往外延伸,也使企業在不動產的使用上出現多元融合的新特點。
數字企業需求旺盛,中關村、望京聚集優勢凸顯、新興區域獲得認可
目前來看,北京寫字樓租賃市場中TMT產業早已成為商業地產需求的支柱行業之一,2020年,TMT企業對北京寫字樓新租面積貢獻高達32%;中關村、望京商務區的數字企業集聚優勢凸顯,企業的旺盛需求也帶動了商務區周邊園區產業辦公的發展。
其他成熟商務區數字經濟集聚優勢同樣凸顯。CBD憑借傳統行業企業總部和傳統媒體總部資源,受到不少在中關村起家的頭部企業青睞;而緊鄰望京的燕莎,則吸引了來自軟件開發、電商和互聯網+服務企業的擴張或搬遷需求。
隨著北京城市規劃對五環以內商辦用地持續嚴控,新興區域基礎設施和產業政策不斷完善,以及“總部+遠程”的混合辦公模式被企業逐步采用,北京辦公區域格局多中心化加速,新興區域將逐步獲得接受與認可。疫情之后,麗澤商務區爆發的集聚效應也體現這一點。
數字經濟需求結構在近五年更趨集中于成熟的頭部企業。近年,TMT頭部企業通過購置辦公的方式,解決自身大體量或高速擴張的員工辦公空間需求,成為北京辦公投資的重要力量。2021年前三季度,TMT頭部企業購置辦公交易占北京辦公用途總投資額的23%。
北京一直是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之一,也是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2020年北京數字經濟規模達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55.9%,位列全國第一。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北京數字貿易試驗區、北京證券交易所等的創建,也為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