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紐約曼哈頓空置的寫字樓租賃項目能改成保障房嗎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09日分享到:
2020年10月,曼哈頓的辦公空間空置率升至2004年以來最高水平。今年10月,該地區的寫字樓租賃市場空置率上升至12.9%,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包括Facebook、Twitter、渣打銀行在內,許多企業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員工長期居家辦公。根據相關數據統計,9月,只有10%的上班族重返曼哈頓。
![110901.jpg](/d/file/20201109/9258c08825141d28f7f64613b9795a57.jpg)
已經開始有人為曼哈頓的
寫字樓租賃市場設想新的未來,比如,能否將閑置的辦公室改造成住宅,特別是可供低收入者生活的保障性住房,原本單一的辦公區能否發展成為融合了辦公、居住、商業的多功能區。
實際上,通過重新分區改變土地利用方式,這在紐約的城市發展中發揮過關鍵作用。如今時髦的SoHo區最早曾是手工作坊集中的工業區,工業中心外遷后,這里一度式微。直到藝術家、設計師入駐,將租金低廉的廠房改造為工作室,SoHo區才得以復興。
1990年代中期啟動的“421-g計劃”,通過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鼓勵將商業空間轉化為住宅,以重振曼哈頓下城。通過將曼哈頓下城區的B類及C類辦公空間轉化為住宅,421-g計劃增加了2.5萬套住宅,由于許多功能單一的
寫字樓租賃項目在工作時間之外毫無生氣,現在經過改造,它們成為了生活、工作、娛樂相結合的活躍社區。
不止紐約,類似的改造再利用也出現在美國其他地區。最近,租賃網站RENTCafé發布了一份報告,調查了過去70年來美國那些由商業空間改造而成的住宅,2010年代進入高峰期。全美范圍內,共有778例學校、工廠、辦公樓和其他非住宅空間被改造,共計增加了9.6萬套住房,其中23%是保障性住房。
2010年以來,美國的住宅類適應性改造達到高峰,共有778例學校、工廠、寫字樓租賃項目和其他非住宅空間被改造為住宅。曼哈頓地區內就能找到不少理想的改造對象,比如中城東區、熨斗大廈南部,那里有大量B類和C類的辦公樓,交通區位優越,加入居住可以豐富原本單一的辦公區,促進社區內商業的發展。想象很美好,但落地并不那么容易。比如,重新分區需要通過紐約市統一土地利用審查程序。
但是,更大的挑戰在于經濟賬。在底特律等工業城市,
寫字樓租賃市場的租金相對低廉,轉換相對容易。而在曼哈頓,即便新冠疫情打擊了租賃市場,寫字樓租賃市場的租金仍處于高位,轉換成本很高。
將非住宅改為住宅,還需要匹配區域內的基礎設施,比如增加水暖,改建消防系統等,這都需要政府投入。但受疫情影響,紐約市和紐約州都面臨財政緊缺,如果缺少政府支持,比如421-g這樣的稅收減免政策,類似的轉換項目將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