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九色在线观看-www.99re-96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九色杨思敏-雨宫琴音一区二区在线视频|www.dengminghao.com

首頁新聞公告新聞詳情頁

北京通州新城復合型地下商業空間解構

發布時間:2011年03月09日分享到:

全國人大代表、通州區區委書記王云峰在全國“兩會”上透露,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運河核心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下月將正式啟動。

所謂基礎設施主要指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通州新城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在全國甚至世界上都是比較科學的。

與軌道交通換乘站緊密聯系的地下空間

以地鐵站為核心向外輻射,建立服務半徑300米的行為單元,約8分鐘的步行距離。此區域為地下商業空間開發的重點區域。

按照規劃,通州新城運河核心區的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分為3-4層,地下空間建筑規模約210萬平方米。據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通州分局副局長張奇介紹,“核心啟動區建成后,將通過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的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一體化設計,打造成地上、地下以及軌道等多種交通方式組成的高端復合型功能區”。

新城運河核心區3平方公里的核心啟動區,分為特色水鄉區、文化博覽區、商務北區、商務南區以及高檔商住區五大功能區,地上建筑規模為458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建筑規模約210萬平方米。據了解,“新城的核心啟動區除了特色水鄉區是低密度綠色生態區外,其余功能區將以高強度、高容積率的商務區為主”。

核心區內的所有地塊都會與軌道交通方便地銜接。在核心區規劃之初,就已經把軌道設計單位和地塊招標條件進行了有效銜接,使建筑物和軌道出入口形成一體化設計。張奇說,“核心區內公交出行比例將達到70%-80%,其中的軌道交通出行比例將達到整個公交出行比例的75%”。

根據規劃,在核心啟動區內將有M6線二期、貫穿北京東西的軌道快線R1線和東南部發展帶聯絡線S6線3條軌道交通線路穿過。

在核心區內經過的M6線包括3座車站,分別是北關站、新華大街站、玉帶河大街站。其中,北關站可同R1線進行換乘,新華大街站將可實現同S6線的換乘。同時,將在軌道換乘站處設置公交樞紐或公交車站,以便于公共交通的無縫連接。

張奇介紹說,在運河核心區的北關、新華大街、玉帶河3個地鐵站及周邊地塊將進行一體化設計,使空間功能立體交混,組織緊湊、高效的城市開發建設。

“以地鐵站為核心向外輻射,建立服務半徑300米的行為單元,約8分鐘的步行距離。此區域為地下商業空間開發的重點區域,宜相互連通,形成網絡,方便使用。”張奇介紹。

在核心啟動區將打造的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將根據地塊性質分3-4層。

普通地塊的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分為3層,地下一層為地下商業連接區,人流在軌道站點的支撐下通過連接各個地塊之間的通道實現連接;地下二層為停車+交通疏配環;地下三層為停車+綜合管溝,除了停車功能外還設置了地下市政綜合管廊,熱力、電力、電信等市政管線將通過此層連接各個建筑。

在商務北區和商務南區,復合型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將分為4層,地下一層為商業連接區,地下二層各規劃了一個地下交通環廊系統,將與各個地塊建筑進行連接,使過境車流進入環廊,并將通過行政管理手段提高使用率,如在規定時間內設定為無車區;地下三層是地下市政綜合管廊;地下四層為遠期的地鐵線。

同時,運河核心區的地下停車場將按65輛/萬平方米的高限規劃停車位。

環保、綠色、低碳是新城交通的重要理念,未來核心區交通將按照人行、自行車、電動公交車的順序排列。人行和自行車在地面,其他機動車都走地下。張奇表示,“一方面創造了良好的地面環境,另一方面也緩解了地面交通的壓力”。

同時,運河核心區內的路網將加密并縮窄紅線,使100米即形成一個地塊。通過借鑒歐洲、美洲BLOCK街區化設計,更有利于創造人性化的街道交往空間;通過建立地下交通環廊系統,將大量機動車引入地下,為地面規劃步行街和商業街創造有利條件。

在運河核心區內,將采用行政手段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其中包括,在規定時間內設立“無車區”,類似王府井和前門步行街的模式。

據了解,在新華大街以北的區域規劃兩個分時段的步行區和一個全時段的步行區,即商務北區、商務南區和水鄉區。其中,商務北區、南區6-20時均為步行、自行車時段,禁止機動車通行;而水鄉區則全天均為步行區。在步行區內,將開設區域內的公交車,便于市民出行。

目前,北京的中關村、CBD、未來的麗澤金融商務區等多個功能區都在進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通州運河核心區地下空間的設計,無論在軌道交通空間的密集度,還是空間的利用程度,在北京范圍內應該是最復雜的。

“這個區域相比北京其他功能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優勢就是基礎設施與地塊開發是同步進行的。”張奇說,地下空間的開發在具體實施層面應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則,只有在地下空間規劃、設計這個層面銜接好,地面才能建設好。

據了解,此前,通州區政府已經委托北京市規劃院在做前期的工作,并成立了一個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團隊,涉及的設計單位包括軌道交通、道路交通、水利、市政綜合管線等十幾家。通州的特點是五河交匯,運河核心區的許多地下設施要從河底,甚至是跨河穿過,還有防災、減災、消防逃生等一系列工作,這決定了統籌工作的重要性。

張奇介紹,“拿到地塊的規劃設計單位也納入了規劃設計團隊,形成開放性的團隊,做到每天信息共享,隨時溝通,大幅提升了效率。可以說,這是通州新城在規劃工作方面的亮點”。

“運河核心區地下復合型空間的開發利用,在規劃的層面上是適度超前的,在世界上是比較先進的。但這還需要后期的各方管理統籌來支撐,管不好、用不好,也是不能實現的。”

據了解,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北京的起步時間比較早。其實早在許多年前,北京就已經進行了深入的課題研究。但由于技術手段等問題,一直沒有去統籌實踐。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技術手段的日趨進步以及城市新一輪開發的契機,促使了北京開展地下復合型空間的開發利用。通州運河核心區的地下復合型空間的開發利用將對北京其他區域起到示范和借鑒意義,尤其是在北京舊城范圍內,特別是在商務區推廣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張奇表示。(來自北京商報)

預約看房

點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