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排兵布陣
受持續調控影響,住宅產業的政策門檻日益提高,大型地產商開始布陣商業綜合體以平滑業績的周期波動;而中小型地產商則并購商業項目以謀求業務模式轉型。
龍湖地產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應對調控,公司一方面將項目布局的重點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另一方面在重點城市和新進入的城市加大商業地產的布局。目前,龍湖70%-80%的土地儲備集中于具有區域中心地位的二三線城市;新增綜合體項目中商業地產的配比大幅提高。
今年2月初,龍湖地產取得位于成都高新西區核心商業配套區的新地塊,該地塊地上總建筑面積為122萬平方米,其中,商業所占比例為60%。2010年底,龍湖在山東煙臺養馬島拿地6000余畝,此前,龍湖還獲得云南玉溪撫仙湖地塊開發權。這兩個項目均是集旅游地產和大規模城市運營于一體的項目。到2014年,龍湖商業地產的持有目標為200萬平方米,所貢獻利潤將占利潤總額的15%-20%。“商業地產兼容住宅已成為今后龍湖拿地的主要模式。”龍湖內部人士表示。
如果說,龍湖的轉型是一線房企的一個縮影,那么,陽光股份的戰略轉向則是中型房企的代表。新加坡政府投資控股后,陽光股份提出,將加強商業地產的發展,扎根環渤海經濟圈,重點關注全國的商業梯次機會。
近兩年,陽光股份的利潤主要來源于陽光上東及天津項目,但是其商業轉型依然很堅定。楊寧介紹,目前,公司獨立持有并運營的商業項目有6個,其中5個位于北京;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合資的項目有17個。這些項目的年租金回報率一般在8%-14%,如果加上長期的物業增值,總回報較為理想。
看多商業前景
“商業地產的運營難度和資金要求均明顯高于住宅開發,但如果項目布局合理并形成獨特的商業模式,那么公司的發展前景就會比較樂觀。”楊寧認為,商業地產的業態中,寫字樓和酒店的業績與區域經濟、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增長相關;而零售商業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直接相關。今后幾年,啟動消費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看點,因此,商業的發展前景良好。
陽光股份在京的5個商業項目中,有4個整體出租率達到100%。“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年保持在15%-20%,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增速還要高,我們選擇一些城市,分層次布局零售商業,包括社區商業、區域型購物中心和高端綜合商業,現在來看效果良好。”楊寧介紹。
寫字樓方面,DTZ戴德梁行最近的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寫字樓需求仍持續高速增長,而供應量放緩,預計2011年甲級寫字樓的租金仍將上漲,空置率會保持穩定。以北京為例,去年第四季度,北京寫字樓整體空置率同比下降15.7%,創6年來新低。此外,租金同比上年增長25.2%。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0.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8.0%,辦公樓增長21.9%,商業營業用房增長29.9%。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18.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14.4%,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分別增長31.2%和46.3%。商業地產銷售增幅明顯高于住宅。(來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