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九色在线观看-www.99re-96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九色杨思敏-雨宫琴音一区二区在线视频|www.dengminghao.com

首頁新聞公告新聞詳情頁

中關村將通過綜合優化建設創新產業園

發布時間:2011年03月08日分享到:

“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的這26個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關村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寄予的厚望。

國務院前不久批復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關村總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在軟件及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形成2-3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培養和聚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產業領軍人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中關村規劃綱要提出,作為深化改革先行區,中關村將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建立健全促進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探索創造政產學研用互促互動、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與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移轉化的新機制新模式,搭建國家與地方創新合作的聯動平臺,促進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制度和政策體系,為全國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供示范。

中關村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發揮國家創新型城市、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形成若干區域創新中心,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第65頁

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年來,中關村示范區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發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統籌協調 五大新舉措助推中關村創新

國務院同意中關村開展“1+6”系列新政策試點,成為中關村發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1”是指搭建首都創新資源平臺。為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密集優勢,促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和政府協同創新,北京市會同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了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即首都創新資源平臺)。首都創新資源平臺下設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審批聯席會辦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組、人才工作組、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應用推廣工作組、政策先行先試工作組、規劃建設工作組等6個具體辦事機構,負責落實示范區建設的各項重大決策,對跨層級審批和跨部門審批加強協調和督辦,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目前,首都創新資源平臺共有19個國家部委的有關負責同志和北京市29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采取一條龍服務的方式,集中辦理股權激勵試點、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等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其他創新主體服務的有關事項。

“6”是在中關村深化實施先行先試改革的6條新政策。國務院支持中關村的6條新政策包括,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改革、股權激勵試點方案審批、科研經費分配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國家有關部門與北京市加大工作對接力度,制定出臺了相關政策的實施細則。

國務院批復同意示范區規劃綱要,勾畫中關村未來十年宏偉藍圖。

今年1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了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并已正式印發。規劃綱要的批復實施,進一步明確了中關村示范區今后十年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思路,在提升持續創新基礎能力、搭建產業創新發展平臺、集聚整合核心創新要素、推進開放創新與合作、統籌規劃空間布局、營造創新友好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示范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堅強保障。

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 大力聚集高端領軍人才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支持中關村在全國率先建設人才特區,并審議通過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大力實施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

目前在中關村企業中,博士、碩士約12萬人,海歸人才近萬人,北京市中央“千人計劃”人才85%以上在中關村地區;創業類“千人計劃”人才39人,占全國總數的1/7。

發布實施示范區條例,進一步完善法制環境。

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發布實施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條例從創新創業主體、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人才資源、科技金融、土地利用、政府服務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規定,為中關村示范區的發展建設進一步提供了法制保障。

啟動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建設,激發高端創新要素活力。

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將在不新占用土地、不進行大規模建設的基礎上,通過資源優化整合和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和政府協同創新。近期,已經實施了龍芯處理器、大型復雜激光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啟動了北航先進工業技術研究院、北郵信息網絡產業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中關村航天科技創新園、中關村航空科技園等一批創新產業園建設。

在中組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的直接領導下,啟動了未來科技城的建設,服務國內大型中央企業,吸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位居前列的民營企業總部和研發機構、海內外一流大學和創新人才的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入駐。目前,已確定神華集團、國家電網公司等15家中央企業入駐園區。

體制機制創新 先行先試實現八大突破

股權激勵:目前,已有350家單位參加試點,其中中央屬單位146家,市屬單位204家。

科技金融:中關村股份代辦報價轉讓試點已掛牌和通過備案企業總數達到81家。14家商業銀行在中關村設立了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開展信用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中國銀行推出了“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目前已達177家,其中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39家,創歷史新高,32家公司在境內創業板上市,初步形成“中關村板塊”。中關村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1/3左右。

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已分4批選擇了161家單位的252個重大項目先行開展試點工作,并已將試點項目的申請與評審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

支持新型產業組織和民營科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由中關村高校、院所和企業承接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達968個,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務。

研究制訂支持創新創業的稅收政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先后出臺了有關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試點等政策文件,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成本,提高了企業技術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北京市和軍隊有關單位已分11批采購了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99億元,軍隊采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超過7.3億元,有效推動了企業自主創新。

工商管理改革試點:國家工商總局為中關村出臺了企業登記、商標戰略、信用體系建設等43條試點政策,工商總局商標局專門設立了駐中關村辦事處。中關村示范區獲批成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區,目前注冊商標總量達到51427件。

實施社會組織管理改革:正式啟動了中關村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已有15家擬設立的社會組織申請成立為無業務主管單位的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或基金會。

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威

北京市制定了《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行動計劃(2010-2012年)》(京辦發[2010]15號),全力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和做強做大,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去年4月1日,北京市重組設立了中關村發展集團,探索通過政府股權投資方式,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建立了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資金統籌機制,市級財政統籌資金規模從5年300億元增加到500億元,通過政府股權投資、投資補助或貼息等方式,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建設。目前,國家一類抗癌新藥、兆瓦級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落地。

支持創新型企業做強做大

“十百千工程”確定了首批123家重點培育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建立了市有關部門和相關區縣聯合支持的工作推進機制。圍繞首都發展和城市管理中的關鍵問題,組織企業參與關鍵技術應用和示范工作。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瞪羚計劃”,已認定525家瞪羚企業。支持產業聯盟帶動一批企業承接重大工程。大力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國際和國家標準,新取得了20多項國際領先技術,主導創制了國際標準76項、國家標準590余項。

高端產業集群發展

研究編制示范區空間范圍和布局規劃,重點加強以海淀北部和昌平南部地區為依托構成的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興區行政資源整合后構成的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的發展建設。加強產業布局調控,支持在高端產業聚集區內落地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解決上市企業用地需求。

2010年,示范區企業實現總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6。目前擁有近兩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收入過億元的有1360家,比2009年增加107家。技術合同成交額1579.5億元,同比增長27.8%,占全國的40.4%,80%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積極開展區域合作,與十余個省市和國家高新區簽訂了戰略協議,連續3年舉辦中關村論壇,進一步提升了中關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國際影響力。(來自北京商報)

預約看房

點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