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九色在线观看-www.99re-96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九色杨思敏-雨宫琴音一区二区在线视频|www.dengminghao.com

首頁新聞公告新聞詳情頁

中關村整合重組大幕拉開 收編京城北六環以南

發布時間:2010年03月17日分享到:

從北京的高科技企業密集的上地向北,向北,再向北,這里已經看不到鱗次櫛比的高樓,滿眼都是施工的藍色圍擋和呼嘯而過的拉運渣土的卡車。盡管這里的道路很寬,但是即便是百度、聯想、華為等IT白領們,也很難有機會“遛”到這里。但是,未來或許就不一樣了,因為這里就是正在北擴的中關村科技園。人們所熟知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有232公頃,而這塊地方足有30多平方公里,相當于15個上地信息產業基地。
且慢,這還僅僅是北擴的第一步,繼續向北,還有近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被納入的規劃。
  中關村又要有大動作?沒錯。在今年兩會上,北京市長郭金龍再度明確表態:“中關村是北京科學發展的引擎,市政府將舉全市之力,把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好。”

  中關村再樹20年大目標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企業正式上市。28家企業中,有5家來自中關村,數量居全國之首。中關村創造了創業板上市上報材料數量第一、受理企業數量第一、過會企業數量第一、首批掛牌企業數量第一等四個第一的記錄,創業板中的“中關村板塊”初步形成。

  始建于1988年的中關村,如今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既往的輝煌已成過去,未來20年,中關村又將向何處去?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掀開了中關村發展新的篇章,中關村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指出,要加快改革與發展,努力培養和聚集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產業領軍人才,著力研發和轉化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做強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關村自主創新和輻射帶動能力,推動中關村的科技發展和創新在本世紀前20年再上一個新臺階,使中關村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圍繞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各項政策措施,中關村啟動了股權激勵試點,調動了科技人員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深化科技金融創新試點,初步形成了投融資體系;開展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試點,改進了科技經費的管理方式;支持新興產業組織和民營科技企業參與、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著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支持創新創業的稅收政策,編制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工商管理改革政策試點,拓展自主創新產品應用空間,總體情況進展良好。

  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指示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舉全市之力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中關村“高配”市委常委

  何謂舉全市之力,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2009年11月,北京市委任命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趙鳳桐兼任海淀區委書記,同時擔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這一人事變動,無形中宣告了中關村的“升格”。在北京市近年來人事調動中也創出了一個第一,即首個由現職市委常委兼任一個區的區委書記、一個開發區的黨組書記。按照慣例,北京區委書記升任市委常委的并不少見,但由市委常委自上而下兼任區委書記則是近年來僅有的。盡管在全國,市委常委兼任區委書記的情況并不少見,但是對于首都北京,這還是頭一遭。對于這樣的“高配”,北京市委副書記王安順的解釋是,市委決定由市委領導擔任海淀區委書記,是從領導體制和工作體制上加強對海淀區和中關村的領導,是重大的戰略決策。市委從全市發展大局出發,通過對中關村管委會主要領導及所在海淀區區委書記進行高配,由一名市委常委擔任,有利于加強協調、整合資源、統籌推進中關村和海淀區的發展,有利于更好、更快地發揮中關村的輻射效應、溢出效應和示范帶動效應;由此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科技智力優勢,解決推動自主創新的瓶頸問題。

  其實,這位為中關村“高配”的市委常委趙鳳桐,中關村的人們非常熟悉,而他,也非常熟悉中關村。盡管此番是“高配”,但更常被人們親切的視為“原配”。因為在趙鳳桐的履歷上,就曾經擔任過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此外,趙鳳桐還擔任過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工委書記;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共北京市平谷縣委書記;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管委會主任;北京市昌平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書記;北京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教育工委書記等。可以說,趙鳳桐是從開發區走出來的,對開發區的了解及感情不同一般。

  中關村 向北再向北

  趙鳳桐就任海淀區委書記2個月來,對海淀城鄉結合部的鄉鎮和中關村園區進行了密集調研,并提出了振興北部的口號,中關村示范區北部地區由此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兩會上,趙鳳桐向記者透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部地區將預留出30至40平方公里土地,為產業聚集提供發展空間。

  就北部地區未來的產業規劃,趙鳳桐表示,將打破現有一些村鎮自辦的低端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以及低碳等具有戰略發展意義的產業,未來的產業規劃將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業為主。據悉,規劃將依據“生態良好、土地集約、設施配套、產業集群”的方針,預留出30至40平方公里土地集中建設園區,發展高端產業。同時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中,充分考慮到拆遷農民的居住和就業問題。

  中關村北部地區用于安置征地拆遷農民的安置房總需求量為500萬平方米。目前溫泉、西北旺鎮已經完成50萬平方米以上的安置房建設,今年再建50萬平方米的農民安置房。此外,還將在北部地區建設30萬平方米的公共租賃房,用于產業園區高科技人才的周轉用房。同時,北部地區的交通建設也成為重要任務。目前,九號線二期北延、西山隧道工程均已提上日程,打通北部地區的交通瓶頸指日可待。

  在去年12月29日召開的海淀區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海淀區委、區政府強調,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是海淀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根本任務,盡快樹立海淀在北京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新形象,即“海淀區就是核心區,核心區就是海淀區”。

  海淀區就是中關村,但是未來中關村卻不僅僅是海淀區了。

  “大中關村”收編北六環以南

  去年12月,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確定,北京今年將著力統籌海淀和昌平兩個區的資源,整合中關村核心區、未來科技城等區域資源,重點建設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提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以海淀區、昌平南部地區構成的核心區為依托,整合軟件園、生命科學園、環保園、永豐產業基地等空間資源,加快建設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隨著中關村整合“一區十園”,昌平區計劃在行政區域內,把北六環以南、回南路以北以及七北路沿線的平原地區,全部納入到中關村核心區政策覆蓋范圍。昌平區區長金樹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昌平區各類園區面積共約33平方公里,包括中關村科技園昌平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規劃中的未來科技城等。下一步,昌平要配合市政府關于統籌海淀、昌平資源,與海淀“山后”地區一起,共同建設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

  金樹東表示,為配合市政府確立的“大中關村”集團公司的運作,昌平將抓緊做好相關園區的規劃調整,爭取將北六環路以南、回南路以北以及七北路沿線的平原地區全部納入到中關村核心區政策覆蓋范圍內。金樹東稱,“除去現有的小區住房、道路、公園等面積,有近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可作為產業用地使用。目前,我們正在加緊舊村改造,爭取盡早實現預期目標”。

  中關村“分久必合”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科技園早已從一個以地域概念變成了品牌,隨著“加盟者”的不斷增加,如今的中關村已經擁有了“一區十園”,包括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電子城、亦莊園、德勝園、石景山園、雍和園 (論壇 新聞)、通州園和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遍地開會,也導致了由于各園區地處不同區縣,存在行政體制不暢、重復招商等諸多弊端。

  如何能夠有效的調配、整合分散在各處的資源,一個新的市屬國有大型企業即將橫空出世,其名稱為“中關村發展集團”,由中關村管委會負責分管,未來承擔三方面職能。據趙鳳桐介紹,中關村發展集團今后將承擔篩選入園項目職能,搭建投資平臺、發行債券支持科技企業發展職能,以及代表政府進行股權投資職能。

  中關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弘接受采訪時表示,設立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可以對中關村目前一區多園、資源分散、資金分散的現狀進行有效整合,以此形成更大規模、更大體量的空間載體,可以吸引到更多、更大、更好的項目和投資。

  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市學院院長劉林表示,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通過整合“一區十園”資源,使各園區的合力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更好地為建設全世界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中心奠定基礎。可以說,北京未來發展的核心就在中關村,中關村的發展也關系到北京的未來。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趙鳳桐透露,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對“一區十園”的資源整合將于二月正式啟動。對于整合方式,趙鳳桐說,整合方式不實行資產“一平二調”的平均主義,而是把十個園的開發建設機構通過股權集合的方式重組。

  中關村發展集團手握進京戶籍

  科技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如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絕非蓋幾座大廈那么簡單。對此,趙鳳桐表示,中關村在人才引入機制上將有新的突破。

  與此相對應的,市人大代表、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北京市每年新增的約6萬左右進京戶籍指標,將拿出一定比例由高新技術園區統一調配。張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北京每年產生大約14萬左右的進京戶籍指標,其中有8萬左右分配給中央在京單位,剩下的6萬左右進京戶籍指標由北京自己支配。而目前北京市可支配的進京指標沒有納入集中管理,而是散落在各個區縣和單位手中。

  根據計劃,現在散落在各單位的進京指標將集中管理,拿出一定比例下給各個高新科技園區的管委會統籌安排,將進京戶籍側重高科技人才的引進。“隨著中關村集團的擴展,這個機構應該是有權統籌安排戶籍指標的單位。”張工說。

  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兩會上表示:“中關村的發展直接關系著當前,也影響到北京的未來發展。將中關村建設好,就是促進北京的發展,也是服務于全國的發展,將北京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城市,同時也是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去年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達到了1.2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中關村的技術交易額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88%以上是從北京輸出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預約看房

點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