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劉明康近日承受采訪時稱,依據壓力測試的結果,即便房價下跌5成,銀行業也可以接受。套一句最近的盛行語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北京寫字樓出租)
房價大跌5成,這是個什么概念?以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25萬億元來計算,相當于2.6萬億房產市值憑空蒸發。依照國度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6萬億元,全年超越5萬億不存問題。也就說,一旦房價下跌5成,那么就是把一切的庫存外加新開發的房產都賣掉,其銷售收入可能還不夠投入的一半。這意味什么?意味著樓市跨了,大局部房企將徹底破產、資不抵債。
房價大跌5成跟股票市值蒸發區別很大,股票市值蒸發,不過是虛擬數字,今天跌了,說不定明天就重新漲起來,它是在一個池塘里摸魚,左邊口袋能夠倒騰到右邊,散戶口袋倒騰到機構口袋,不牽扯到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轉。而樓市不一樣,需求拿錢買地、開發、蓋房,然后賣給購房人,這個市值蒸發掉,可謂難有翻身之日。
一旦房企大局部倒閉,銀行業真能接受得住嗎?劉明康的說法是,“我們如今的撥備已有1萬3千億足以抵擋在房地產市場上面。”簡單比照,用1.3萬億備用金抵擋2.7萬億市值蒸發,扛得起?這還不算受房價大跌帶來的連鎖反響。房地產市場是一副多諾米骨牌,牽扯的是上下游60多個行業,一旦大批房企首先倒下,將會構成宏大的沖擊波。美國次級債危機的經驗不單單是銀行的風險控制,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風險,中國的銀行“扛力”再強,暴跌五成的毀壞力難以評價。
業內熟知的是,大多房企的貸款都以開發項目作為抵押物,房價每下跌幾個點,銀行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分,而一旦房價下跌5成,那么抵押物的價值就相應減值5成。而客戶一旦大面積斷供,大批呆賬壞賬自然轉移到銀行的頭受騙然,房價會不會大跌5成,這得由市場來決議,而不是銀行決議,也不是外界的“口水仗”來決議。
令人關懷的是,房價大跌5成,銀行到底“扛得起”么?打腫臉雖有胖子的外形,但一定沒有胖子的實力。人人都盼跌,但希望與理想的間隔,不在于個人,而在于整個市場的抗壓才能。高房價對經濟持續開展不利,對民生也有很大傷害,但這種“扛得住”的承諾,則令小老百姓不解。
銀行已大幅收縮了房貸,但這并不表示沒了風險。樓市限貸,這只是降低了直接風險,但房地產在經濟中的支柱位置并沒有改動,那就意味著房價大跌帶來的間接風險仍然宏大。房價大跌50%,對相關行業來說,嚇不死幾也會撞成殘疾。(
寫字樓信息網)
更重要的是,如今房價離大跌5成,好象間隔很遠,這個時分表決計論抗壓,似乎有點危言聳聽。(來自搜房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