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以來,鼎力度的“限購令”對國內局部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使開發商對后市的預期被迫調整,一些中央政府的土地收入也大為縮水。此前,一度有人預期,一旦中央政府利益遭到觸及,“限購將逐漸放寬”。但在最近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樓市的“限購”被再度強調。已施行限購的城市被請求“繼續嚴厲執行”,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則明白“要采取必要的限購
北京寫字樓施”。顯然,樓市各方利益博弈進一步凸顯,土地收益降落促使中央政府對現有政策執行力度的放松以及通脹加大與局部城市“限購”,資金流向二、三線城市推進房價上漲,成為下半年樓市調控的關鍵。
國度統計局7月1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現,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錢環比漲幅繼續趨緩,但房價漲幅居前的,包括石家莊、長沙、烏魯木齊、丹東、洛陽、牡丹江、蘭州、昆明、南昌、沈陽、西寧、秦皇島等城市均為二、三線城市,曾經取代北上廣深成為領漲主力。其中,價錢同比漲幅位居第一的烏魯木齊漲幅高達9.3%,蘭州、南昌、洛陽漲幅分別為8.2%、8.2%、8.1%。
與房價漲幅相對應,二、三線城市樓市綜合地價漲幅也大幅上漲。據疆土資源部發布的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數據,綜合地價環比漲幅前十位中,濰坊、黃石、淮南、北海、南寧、重慶等二、三線城市榜上有名,綜合地價同比漲幅超越20%的城市昆明、深圳、石家莊、南寧,均為二、三線城市。
據中原集團研討中心25日發布的一份針對15個省份50個未“限購”二、三線城市樓市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現,這些城市受調控影響有限,上半年房價無一下跌,37個城市價錢呈現小幅上漲,且近四成城市本地投資購房比例超越20%,近三成城市外地人購房比重超越20%。調查報告以為,應依據市場開展階段和市場構造等要素差別采取不同限購措施。
中央發出“堅持調控方向不動搖、調控力度不放松”政策信號,標明了中央堅決地調控自信心,被業界視為中央對中央放松調控激動的警示。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608個城市依照請求發布了2011年新建住房價錢控制目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92.5%,但實行限購政策的城市僅40余個,在國度統計局重點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中,有超越一半尚未出臺“限購令”。擴展“限購”城市的數量已無懸念,主流地產剖析機構均以為,只需堅持對現有政策嚴厲執行,下半年調控效果會愈加明顯。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擔憂樓市擴展“限購”面臨執行難。
21世紀不動產剖析師粟日表示,限購范圍的擴展,對投資客的異地置業起到一定的阻滯作用。但是二、三線城市限購政策的執行存在一定艱難。面對限購,開發商能夠采取緩拿地、不拿地的方式來應對,但中央政府短期內對土地收入的依賴卻無法改動。換句話說,中央政府的資金鏈可能比開發商更慌張。目前中央融資平臺債務已超10萬億,很多中央政府高負債運轉。據審計署數據稱,2010年底,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歸還義務債務的債務率高于100%,分別占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而今年保證房的建立任務已絕后繁重。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堅決決計,一方面是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理想艱難,行政限購“欲罷不能”。
業內人士以為,通脹壓力的加劇,投資渠道的狹窄,使房地產的投資屬性被放大。處理房價上漲問題,決策層的決計很重要,而從土地制度上、財稅制度上改動中央政府壟斷、高價供地很必要。(來自
m.dengminghao.com)